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刘梦甜)10月28日,第二届实践教学与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高峰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光明日报、人民网等高校和媒体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树辉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情况,以及新闻传播学院特色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风格。他着重介绍了新闻传播学院在与中央主流媒体、知名科技企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取得的成就。张树辉指出,当前媒体融合风起云涌,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业界和学界共同面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谈到,整个新闻教育界现在正处在转型迭代的时期,十分重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同时,适逢党的二十大召开,如何让新的理念落地,也是本次论坛的关注重点。此外,胡正荣还特别谈到新闻传播学院在实践教学上的尝试,认为学院社会实践思政育人教学成果——《全媒体报道实践——思政教育导向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王凯山主编),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以《“开门办报”新局面提示“开门办学”新路径》为题发表讲话。他谈到光明日报“开门办报”的新路径,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阐释“开门办报”的内涵,并介绍了光明日报进行过的一些实践性尝试。
南开大学教授、原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至关重要》为题展开论述。孙德宏分析了当下流量为王的趋向,阐释了造假和猎奇等现象对新闻业的伤害,并强调要培养卓越的新闻人,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总编辑单学刚发表了题为《舆情产业发展给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以小切口引入,从操作层面阐述了舆情工作与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中国青年网副总编王海发表题为《校媒共建工作室推动实践与学术双提升》的讲话,其中特别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青年网联合开办的建设性新闻工作坊,并介绍了工作坊成立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并结合新闻传播学院《全媒体报道实践》一书,探讨了内容生产和学术探索的双重收获。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邓绍根发表了题为《赓续红色血脉,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报告。他从陕北公学讲起,对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色新闻教育进行溯源,探讨了学界与业界的联通互动。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社长张宇清在题为《培养政治过硬的产学研融合型传媒人才》的报告中,特意提到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负责编著出版《全媒体报道实践——思政教育导向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一书。他认为该书非常敏锐地聚焦了当前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关键,触及了新时代新闻教育的灵魂深处。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发表了题为《新闻教育在何方》的演讲,从校史出发,追溯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系,鼓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人才培养道路。
最后,漆亚林院长作总结发言。他以“高度、深度、温度”三度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并从产学研一体和新时代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等方面阐述了本次论坛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