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京师“一带一路”论坛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丛书发布会在京举行。论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的机遇与挑战等研究领域展开探讨,从国际关系、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数字化等视角深入思考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下为部分嘉宾发言摘编:
金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斐然,机遇广阔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砥砺前行,为推动贸易投资、项目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2022年,“一带一路”建设步入第9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秘书长金鑫用四个字对“一带一路”建设9年来的成就进行了总结:一是“通”,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二是“共”,“共商、共建、共享”是贯穿“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的关键原则;三是“实”,具体包括品牌实、措施实、平台实和项目实;四是“暖”,“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注重经济合作的硬连通,更加注重温暖人心的软连通。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大机遇值得把握。金鑫认为,尽管疫情影响使“一带一路”建设暂时面临一定的阻力,但是应当看到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需要通过落地一些大项目来提振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这对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应当在精准对接上下功夫,准确把握共建国家需求,由政府、企业、智库共同“会诊”,找到合作成长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改进合作模式,提升合作广度,向合作伙伴国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胡必亮:“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一带一路”的本质是为世界经济增长、全球治理提供新动能、带来新机遇、促进新发展。为什么“一带一路”会成为一种新动能?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教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个发展导向的倡议,首要的就是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一带一路”是个新的增量,并且是个积极的增量,因为正是有了共建“一带一路”,才有了很多大型的建设和发展项目落地,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新的收入机会,进而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论是基础设施硬联通,还是政策、制度、规则软联通,或者是心联通,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使各国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与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展望未来,在已经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的情况下,我认为广大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应该充分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通过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结合本国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去碳化、智能化、一体化、减贫化发展,加快推进实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
徐秀军: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要克服短期冲击长期化和长期问题短期化挑战
当前新兴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个特点是东升西降依然在维持,另一个特点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分化趋势非常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认为,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着短期冲击长期化和长期问题短期化两方面的挑战。短期冲击长期化具体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刺激性政策空间大幅收窄、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和全球地缘政治的风险加大等。长期问题短期化则体现在技术进步的增长促进效应递减,人口数量红利减弱和结构性人口问题出现,推进制度改革的难度加大和全球的不平等问题凸显。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和出路主要可以考虑四个方面:一是从外生动力转向挖掘内生动力,这就是我们说的既要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更要发挥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主体作用;既要促进外部技术转移,又要促进自己的技术创新。二是短期的政策调节要转向短期和长期政策调节兼顾,既要稳当前的经济,还要稳未来经济的基础和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三是要从高度依赖南北合作转向大力挖掘南南合作的潜力,我们要把握和发达国家合作的机遇,更要防范发达国家的风险。四是要正视新兴市场经济竞争,要加强新兴市场经济的政策协调,充分利用新兴市场经济的互补性发挥新兴市场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张中元:中国在亚洲区域价值链重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摩擦深刻影响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产业基础和体系基础,各国都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意识,企业在重新考虑全球价值链的布局时也更加强调供应链的安全和弹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中元认为,全球价值链的短链化、本土化、区域化和增加值的高度集中、治理模式的变化成为区域价值链未来重构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对于亚太地区而言,数字化是区域价值链重构的重要动力,也是影响新一轮全球化和大国竞争的焦点因素。而中国在亚洲区域价值链重构过程中,特别是数字技术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扮演主导性的重要角色。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相比,中国的竞争优势在于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比较大,通过参与亚洲区域价值链重构培育新技术、新市场包括新规则,探索产业向高端攀升的新路径,能够为实现价值链重构打下一定的基础。未来构建亚洲区域价值链的重点可以落在探索以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亚洲区域价值链重构的技术路径、依托中国超大本土市场规模优势内生培育参与乃至引领亚洲区域价值链的竞争新优势,以及以高质量制度性开放推动中国参与主导亚洲区域价值链重构三个方面。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