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秦龙(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浩楠(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其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五个重要特征之一被鲜明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党的初心使命,内含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统筹物质精神的协调发展,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守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让人民幸福这个“国之大者”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了让全体人民生活幸福,党从未停止对共同富裕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要走向更富更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多次论及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始终践行着“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为人民谋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保障人民政治权利、维护人民经济利益、满足人民文化需要、提升人民社会福利、建设美丽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为人民谋幸福不局限于为人民谋求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更是要回应人民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美好期盼。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民对于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便捷的交通、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住房、更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不断得到满足,共同富裕涉及领域的全面性不断得以显现,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最好展现。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对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指向中华民族共同富裕的光明未来。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全体人民共建富裕生活的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底气和依靠,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势必要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建设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中,把“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
从生产力维度来看,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奋斗、共同创造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都参与到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去,参与到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中去,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业致富,不断激发社会生产的活力,使资本、知识、技术、管理、人才等各类要素充分涌流。从生产关系维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规定了生产资料全民所有,需要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劳动、全力共建。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渐进式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依靠低收入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的自力更生,也要依靠先富带动后富的实现机制,逐步调整分配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先富还是后富都是人民力量的充分体现,更是勤劳创新致富的生动实践。共同富裕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合力共建,只有全体人民都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才能避免陷入福利国家的泥潭,走出一条“藏富于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蕴含着现代化成果由全民共享的价值追求,这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是高度契合的。
如果说全民共建富裕生活强调的是做大“蛋糕”,那么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则是强调分好“蛋糕”。从兼顾分配公平与效率来看,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贯穿于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整个分配过程。初次分配意在处理好劳动和各生产要素的关系,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再分配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缩小收入差距,注重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效率;第三次分配则是以慈善、捐赠等方式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旨在引导高收入群体主动帮扶低收入群体。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来看,协调城乡区域发展是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重点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实践上,我国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同时,持续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密切关注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体现,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物质精神协同富裕的丰富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同时也是共同富裕的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实现物质与精神协同富裕是马克思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明确提出了“精神富有”的概念。人民所期盼的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要求精神需要的多样满足,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避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人的异化。我们党历来就十分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只有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协同发展、相互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以人民至上的人本逻辑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发展目标。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一直被认为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模板。作为有着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绝不能照搬其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条超越西方资本逻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西方国家的财富积累程度已经证明了资本逻辑能够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但其根本目的是追求资本的扩张和增值,这使得人和物都成了资本的奴隶。具体到物质财富的分配来说,资本为了增值不断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造成工人阶级的贫困,这在现实中就着重表现为“一些西方国家在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长期存在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国家财富两极分化的资本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本逻辑,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强调驾驭资本、利用资本,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提升、服务于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强调以人民至上的人本逻辑,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擘画了美好蓝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