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希树立文明互鉴的典范
首页> 理论频道> 国际关系 > 正文

中希树立文明互鉴的典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6-07 09:50

  作者:严瑜

  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希腊总统萨克拉罗普卢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希双方始终坚持历史眼光,顺应时代潮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秉承开放共赢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弘扬古老文明智慧和奥林匹克精神,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文明互鉴的典范。

  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相知的,更是相亲的。正如希腊总理基里亚科斯·米佐塔基斯近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所言,希中同为文明古国,这为双方关系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50年前,中希正式建交,成为两国关系的里程碑、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起点。50年来,作为两大悠久文明,中希双方始终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

  坚持互尊互信,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坚定发展双边关系。中希建交以来,特别是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保持最高级别双边对话,传统友谊得以巩固,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为不同规模、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树立了典范。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成功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与希腊领导人共同擘画未来发展与合作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中希关系新时代。

  坚持合作共赢,推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希不断深化在交通运输、能源、通信、制造、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并将医疗卫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绿色技术和创新等作为拓展合作的新领域。双边贸易额从20世纪90年代初不足1亿美元跃升到2021年的121.5亿美元。中希经贸混委会已召开13次会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成为双方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中欧陆海快线等成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坚持交流互鉴,向全世界展示了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中希通过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明古国论坛等重要平台,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应对各种挑战。两国共同捍卫和践行奥林匹克精神,希腊大力支持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希腊高校已开设3所孔子学院和全球首家“网络中文课堂”,两国高校正在积极筹建中希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中希文化和旅游年于2021年9月拉开帷幕。2022年至2024年期间,3个有关古希腊历史、技术和文化的标志性考古展览将在中国开幕。

  中希友好不仅是两国的合作,更是两大文明的对话。纵观人类历史,把人们隔离开来的往往不是千山万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们相互认知上的隔膜和偏见。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在此背景下,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某些国家大搞集团政治,挑动意识形态对抗,妄图组建“价值观同盟”。而中希关系之所以能在动荡不确定的国际局势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正是因为两国都能从千年文明滋养中汲取智慧,秉持平和包容心态看待对方的发展,善于从长远战略角度规划推进互利合作。中希之间的文明对话不仅对“文明冲突”等论调作出有力回击,更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宝贵的示范与借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希两国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推动不同文明和国家包容互鉴、和谐共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也再次向世界生动展现一个道理: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真义在于互学互鉴。(严瑜)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