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树飞(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6月26日,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51次学科论坛、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与党的建设学科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
会上,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席专家徐光春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主旨报告。他强调,要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度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理论价值;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角度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实践意义,更好地认识其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及全人类的重大贡献。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宋争辉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从遵从学科建设规律、拓展学科内涵和重点内容、突出学科建设重点任务、回应关切时代重大问题、夯实学科建设条件保障等五个方面,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高等学校最鲜亮的底色,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全面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佘双好代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致开幕辞,并对党的建设学科提出思考和建议。一是党的建设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一级学科中最年轻也发展最快,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体,必须将党的建设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积极推进党建学科体系建设。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树荫从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加强建设三个层面就加强党的建设学科作主旨报告。他提出,一是要对党的建设学科进行科学定位,妥善安排,高度重视、调整和谋划该学科;二是合理布局,将党建学科发展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框架,加强交叉学科和二级学科建设,推进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学科深化发展;三是正确认识党建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系统性地推进党的建设学科建设发展。
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性”等入手,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方面具有融通性。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陈金龙、燕连福、王建华、蒋永穆、周良书、蔡文成、刘吕红等21位专家学者围绕“党的集中领导制度的百年演进历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门槛与范式原命题研究凝聚党建学科研究共识”“马理论学科建设在马院发展中的着力点、定位和措施”等主题作会议发言。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在总结会议时表示,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全面回顾党的建设百年历程、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拓展科学建设内容,加快形成基础稳固、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