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关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基地特约研究员)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书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史诗,镌刻了一幅幅感人的画卷,完成了一件件辉煌的大业,铸就了一项项耀眼的伟绩,归根结底,是因为党始终牢记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推进、多维阐发。
思想基因的传承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从其成立之日起,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人民立场,确立起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形成无比强大的思想基因、理论基因——以人民为中心。在百年的征程中,我们不断依据这个基因,创造性地转化出群众路线这个基本方法,还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赋予其新的表达形式。毛泽东将其明了地概括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并带领中国共产党将这个原理创造性地转化为著名的“群众路线”,凸显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其着眼点就是有利于民,同时还强调“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江泽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在世纪之交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到了21世纪,胡锦涛提出“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强调推动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将这种思想基因、理论基因转化为契合当时发展实际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实现了时代化的跃升。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思想基因、理论基因的坚守与落实、传承与创新,构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的一个基本维度。
实践历程的价值定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铭记“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奋斗旗帜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现实行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年的伟大征程,不管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如何践行和深化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活动的根基和始源。
在具体实践和工作中,要求党员干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我们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始终强调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谨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作为评判我们党实践工作的基本要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强调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等等。一言以蔽之,中国共产党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根源于、起始于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征程,就是用实践不断回答我们为什么实践、为谁实践这个根本问题。
文化主脉的定调弘扬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无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性刚刚突显,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强调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在此之前,虽未明确提出,但中国共产党早就自觉承担起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文化重任,希冀以这种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来提升人民思想认识、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文化修养和文明素养,并希冀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促使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发挥群众智慧创造性地推进、发展自己的文化。
这一希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改革开放刚刚启程,邓小平代表全党明确要求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人民离不开艺术,艺术更离不开人民。江泽民在此基础上代表全党提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21世纪,胡锦涛基于“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这一论断,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要求“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其根本目的就是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还特别强调文化建设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维护好实现好群众文化权益,充分凸显人民的中心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之旅的主要脉络。
总的来说,以人民为中心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就是唯物史观所强调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立场,并不断丰富其内涵意蕴,不断地守正出新、与时俱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党的旗帜上。革命、建设、改革一路走来,已经一百年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创造了多少奇迹,取得了多少丰功伟绩!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努力,继续前进。
百年征程之后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立场,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实现新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