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 黄小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始终在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稳步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当前,我国攻坚式贫困治理向制度性贫困治理转变、从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转变、从局部防止返贫向整体推进乡村振兴转变。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无缝衔接中,必须借外力,强内力,促合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强化外部支持和激发内生动力并举,从依靠外来力量的贫困治理向提升内生动力的乡村振兴转变,健全长效稳定脱贫机制,防止返贫;必须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具体来说,要从“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探索出乡村振兴以政府主导、市场引领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要从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的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机制中,探索出根据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搬迁撤并型、守边固边型等不同乡村类型的分类施策机制。
先期脱贫攻坚的政策力度空前、投入力度空前。后期,应持续发力,有机衔接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加大向“三农”政策持续性倾斜力度,持续推进我国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筑牢基础。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一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振兴。要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农产品质量追溯、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明确要求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提升。同时,要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转换发展动能,促进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释放农村改革红利,构建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桥梁;要强化地标品牌建设,打好农产品品牌,发展绿色农业和“三品一标”优势农产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链提质增效。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引领支撑农业提质增效。此外,还要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实施开放农业升级行动、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行动,推动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和国际认证,努力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不断提高农业开放合作水平。
二是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以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水环境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健全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三是以传承保护、阵地巩固和服务供给为抓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以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保护、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力度,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传承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要实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工程,增加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要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四是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要围绕乡村组织振兴目标,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要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促进“三治”有机结合,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要围绕乡村人才振兴的任务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并引导新乡贤等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