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队司法工作系教授 熊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维度,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历经97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不忘初心,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只是物质文化诉求,还有对法治的诉求。走好“中国道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用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唯有依靠法治,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凝聚各族人民的共识,保证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稳定,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民族奋进的力量。
把握初心和使命的价值维度,就要在立法中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个国家的立法不仅仅要在形式上规范完备,更要承载或贯彻先进的价值理念。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规定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些表述都深刻地反映出我国执政党意志、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是内在统一的,确保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把握初心和使命的价值维度,就要在司法中坚持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谋求的重要执政目标。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实现正义的最后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改革走上快车道,司法管理体制日益完善,司法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日益规范,人民在司法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把握初心和使命的价值维度,就要在执法中坚持人民立场。党和政府要率先垂范,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坚持权为民所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私权利“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治思维。
把握初心和使命的价值维度,就要在社会治理中坚持人民立场。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包括立法、司法、执法,还包括社会建设的法治化。党和政府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以法治凝聚社会共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主流价值,让守法成为全民的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建设法治中国,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世界人民展现追求法治价值理想与秩序的中国形象。当今世界,人们普遍相信,法治公正地尊重和保护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提供使人类精神能够自由而多样发展的条件。在法治建设中坚守人民立场,无疑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