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刘丹)6月10日,由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九三学社辽宁省委经济和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主办,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和经济管理出版社等单位协办的“创新创业、东北振兴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研讨会在辽宁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以“高质量发展与东北振兴”“区域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与东北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为题进行主题演讲,并开展专题论文讨论,积极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言献策,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东北振兴发展提供理论保障和智力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黄群慧教授以《高质量发展与东北振兴》为题指出,构建现代化体系关键是构建现代化动力体系、产业体系、区域体系,其中动力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产业体系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区域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从而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胥和平教授就创新驱动与东北振兴相关内容表示,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东北面临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转型困境,亟需加速推进创新与转型发展。其中包括坚持创新思维、寻求创新发展突破以及加快产业转型,等等。
谈及东北产业转型发展路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金凤君教授认为,促进东北地区实现精明与理性增长需要,一是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产业、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在东北地区快速发展。二是通过组织结构、行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调整,重塑新型产业基地。
浙江工业大学池仁勇教授则就新区域发展战略指出,当前中小企业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贵,导致资金链紧张,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征信降低小微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构建小微企业征信法律与制度框架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中央民族大学李曦辉教授从“一带一路”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出发表示,东北地区应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主要做法可包括兴边富民、简政放权、调整贸易结构、发展边境旅游、建设基础设施、鼓励金融创新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涛教授表示,东北振兴发展一是以新进口替代,提升高端工业环节和产业共性技术产品;二是推进新国企混改,推进东北化央企混改,发展新动力;三是设立新振兴指数,形成高质量新资产;四是新投资管理,围绕资产形成新的“央地”投资关系,提升效率配置。
谈及创新与众包新趋势,北京理工大学夏恩君教授认为,分享经济是新商业浪潮的下一个风口,众包、众筹是共享经济的一大延伸,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创新模式。分享经济模式下创新行为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和就业效应但同时未来发展分享经济也应加强规范管理。
安徽财经大学胡登峰教授指出,由于研发集聚与企业创新能力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因此,政府在出台产业升级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地区差异,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同时,资源禀赋高低和市场力量大小决定了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的不同路径。未来,技术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要努力实现通过形成研发集聚区域,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胡飞博士认为,东北经济低迷的主要表现,一是经济增长乏力、结构转型难;二是创新投入不足、成果落地难;三是人才流失严重、引人留人难。实现东北振兴,一是跳出陷阱,正视国企角色定位;二是放低姿态,正视政府角色定位;三是把握未来,发挥战略规划的导向作用。
最后,辽宁大学王伟光教授以《创新创业与东北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题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涉及经济结构的动态优化全过程、产业转型融合发展全领域,也包括市场、企业、政府新型协同共生全网络的构建,需要着重处理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市场和政府等关系。现代化体系复杂系统内在良好运行机制和模式的建设,需要以创新来引领,由于不同地区创新创业的不同特点,现代化体系建设要考虑地方性。基于不同区域特点,创新创业要突出本地化特色,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建立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多元主体共生模式,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体系,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核。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同时有助于促进产出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成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东北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理论保障和智力支撑。
[责编: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