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马克思的思想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在京举行
光明网讯(记者秦超)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共同体与国家、个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关系,汲取马克思关于共同体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月12日,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及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
与会专家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分析和批判以及马克思的全球思想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罗骞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为题发言。罗骞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既从多个方面发展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又高屋建瓴地凝聚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和重要使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重要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契合之处。深入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中国语境,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样态与发展趋势,也有助于理解世界历史进程中复杂的矛盾关系,进而倡导在和平与发展的氛围中与世界各国命运与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的科学治理机制和有效实施方案,以之解决现代社会中严峻的公共性问题,体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会上,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林进平围绕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作了深入阐释;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陈浩、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时中、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洪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谭清华、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黄志军则分别围绕“论共同体包容个体自由之限度——以黑格尔的‘主观自由’”“自由无须理由——再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社群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和困境、超越私人——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中的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就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未来共同体的构想”等主题进行了讨论。武汉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可、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张梧分别以“从全球资本主义到世界社会主义——萨米尔·阿明思想评析”“社会时空的全球重构与发展方式的深刻调整”为题作了精彩发言。
研讨会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黄志军主持,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永福致辞。会议最后,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新夏作了总结发言。
[责编: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