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文化产业发展绝不仅局限于2012年国家颁布的文化产业十大门类,应该赋予文化产业新的内涵,以世界现代经济发展趋势为引领,以新时期的新理念、新思路为指导,将雄安打造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创意高地。
4.以人文本是公共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
当前雄安新区公共文化服务处于初级阶段,城乡差异明显,百姓期盼更多的文化获得感,而未来入驻雄安新区的产业精英、创客人才、智库机构则对雄安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对标国际新区新城公共服务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雄安新区现有以及未来的人口结构、文化消费特点进行分析, 打造具有中国气质、中国特色的世界级文化设施,让各类人群在新区中都可以获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雄安新区应积极构建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和创新界面协同的网络,实现创意阶层、创新环境营造者的汇聚。并通过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留学制度、企业创投制度等系列制度,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创新创业的城市生态体系,吸引全球顶级的企业、机构、创新人才的集聚,成为创客天堂。
雄安所有规划最后的评判人是人民。不管出于何种考量,千年大计一定是以人民为核心。既要考虑到一百万雄安原住民,还要考虑到北京疏解人口及世界引进人才,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
5.系统思维是雄安规划的顶层支撑
雄安新区应当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不同建设模块之间不能相互独立,而应当根据疏解功能建立特定的相互联系,形成相互支撑。雄安新区作为全球未来城市典范,是新发展理念创新示范区和新文化业态的实验区。雄安新区应当进行完整的城市标识系统设计,在理解雄安概念、提炼新区文化元素、把握新区文脉精髓、深耕新区文化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设计。同时,标识设计不能离开城市总规,要与总规紧密融合,成为总规理念和思路的重要表现形式。
雄安的视觉系统设计,应该从建设之初一体化。不能等楼宇建设完工再研究Logo等视觉设计,要把视觉系统设计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理念融会贯通。
6.“高校+”是雄安发展的不竭动力
国内高校对雄安新区建设非常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近10 家高校与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或成立了智库。雄安新区与高校的合作内涵不只是办学。新区可推动“高校 +”科技园区、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联合打造出如硅谷(斯坦福大学)、中关村(清华、北大)、剑桥科技园(剑桥大学)、筑波科学城(日本筑波大学)、新竹科技园(台湾电子技术研究院、交通大学)等世界级的创新创业高地。
高校和雄安的合作应被赋予新的含义。雄安新区应高度重视青年学子特别是博士的力量,让博士走进雄安、了解雄安、扎根雄安,谋发展、聚智慧,让梦想在雄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个建议:雄安文化发展的学术思考
1.实施“村史建设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雄安新区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把文化发展放在新区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村庄不能因城市建设而消亡。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拆迁之前,对新区及周边约600个村庄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古今人物、文化遗址、民间习俗等进行系统化、多媒体的整理,对集体记忆与乡土情怀、文化资源与文化传统、乡村经济与村庄生产、农耕大地与渔乡人家生活、民居风貌与乡村建设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以村史建设为契机开展文化抢救工程,打造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记录的一个典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