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胡键
自《马可·波罗游记》以后,对“中国”的认知就成为欧洲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从那时起,欧洲在相当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认识中国来认识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与欧洲地处欧亚大陆的两端,相互对视又长期隔离。历史上,中国曾长期领先于欧洲,让欧洲产生了非常大的迷惑。近代以后,欧洲超越并击败了中国,中国在欧洲文化视野中的形象完全改观,从一个“尽善尽美的帝国”变成了“愚昧落后的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又不得不重新与一个不断崛起的中国打交道。中国再一次成为欧洲认识世界的重要参照物。
一、中国在21世纪重新成为欧洲的文化聚焦
无论是欧洲的媒体还是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成为欧洲文化的聚焦。这种情形与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对中国的认知颇为相近: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经济领先于欧洲,也因为这样,不少欧洲人都认为当时的中华帝国制度都是“最完美的政体”,甚至认为在中国已经实现了柏拉图式的“理想国”。今天,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同样充满了好奇同样是源于经济发展。
1、从中国方面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即便是近年来中国在发展理念上倡导经济发展新常态,即不再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更注重发展的质量,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是,中国现代化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不仅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一种示范效应,而且也让长期来经济处于低迷的和备受金融危机困扰的西方发达国家,也看到了另外一种希望,甚至是西方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另一种选择。另外,但也同样重要的是,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内部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且在国际体系中也力避“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对西方历史大国崛起进程的超越,也是对中国自己大国成长历史的超越。
2、从欧洲方面来看,近代以来,欧洲代表者繁荣、富裕,二战结束以后,欧洲更通过自己的一体化进程,开辟了一条地区和平治理的道路,也为全球治理展示了一种新的范式。但是,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并没有因苏联的解体而感到更加安全,相反,一方面大国的地缘政治争夺导致欧洲东部地区地缘碎片化、局势动荡化;另一方面,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也如幽灵一样在欧洲飘荡。此外,战后以来的不断累积起来的难民危机,也不断冲击欧洲并且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化为欧盟政治危机。而欧洲更大的困境在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始终没有走出危机的困扰,欧洲多国甚至旋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以至于政府破产。因此,欧洲似乎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明”。
3、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互联互通”来推进亚欧大陆各国的经济发展。这无疑对欧洲走出金融危机和实现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核心是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也需要文化支撑,更需要文化对话。经济发展不能在文化的隔离和文化的猜忌之中实现,文化多样化的现实客观上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只有文化对话才能实现民心相通,消除文化猜忌,这样才能“美美与共”,走向世界大同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中国在21世纪成为欧洲文化的聚焦,同样,欧洲也处在中国文化的视野之中。相互对视又相互认知并形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