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叶小文
每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的讲话,总是备受瞩目。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倾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结合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考,一些重要的信息,会首先从他“下团组”的讲话中释放出来。
比如“三严三实”的要求,是2014年3月9日,总书记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首次提出的。“亲”“清”政商关系的提法,是2016年3月4日,他看望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提出。
叶小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是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著有《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化对抗为对话》、《把中国宗教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人民》等。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各种文章百余篇。
这次,习近平主席在3月4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就知识分子问题作了重要讲话。这也是他一直萦绕于心、念念不忘的重大问题。大家记得,去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他就曾系统地阐述过知识分子的问题。
对于这次讲话精神,可从三个方面重点把握。
一
伟大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知识分子,顾名思义,就是文化水平较高、知识储备较丰富的人,其中不少是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行家专家。知识分子对知识、对技术掌握得比较多,对自然、对社会理解得比较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多年历程中,广大知识分子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伴随着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知识分子队伍越来越大,遍布社会各个领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搞创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
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三
要为广大知识分子工作学习创造更好条件,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业的体制机制,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让知识分子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就要解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知识分子工作要善于“画出最大同心圆”。
首先,把政治同心圆守住。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把包容的半径拉长。知识分子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充分信任知识分子,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要征求知识分子意见和建议。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积极采纳。即使个别意见有偏差、有错误,也要多一些包涵、多一些宽容。不要一下子把人看死了,更不要回避他们、排斥他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